机动雷达方队练习受阅动作。 本报通讯员宋鹏摄
雷达兵是祖国的千里眼,90%以上的雷达部队驻扎在边疆海岛或高山之巅,担负着对空警戒和作战引导的任务,因任务的特殊性,雷达部队长期以来一直充当幕后英雄,知之者甚少。10月1日,他们将揭开神秘面纱,驾驶多种型号的雷达车驶过天安门。
“散热片”“大平板”受阅
参加国庆阅兵的机动雷达方队的雷达天线高度各不相同,其天线也因形状各异而被称为“散热片”、“大平板”和“蜘蛛网”。
在战备状态下,雷达车辆左右均重,但经过受阅改装后,车辆左轮承重变轻,造成行驶中不稳定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方队带车实践,从分析车辆结构开始,一步步逐项改进,经过一段时间跟踪摸索后,通过对装备科学改装,采用局部物理加重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雷达车辆属于轮式装备,装备运输时,由于在受阅状态下雷达天线近6米,为防止剐蹭到沿途公路桥和交通指示牌,其雷达天线需要经过“运输——受阅——运输”3次运行状态的转换:即从离开训练场时,将天线降下,变为运输状态,到天安门地区列队受阅时再将天线升起,从运输状态变为受阅状态,受阅完毕后再变为运输状态开离现场。
雷达天线呈15度仰角
雷达装备受阅时,天线姿态要转换举升,为了达到观看效果,雷达天线受阅时要保持15度仰角。
在转换举升过程中,天线转换像个机器人一样,操作流程比较复杂,规程多达12项。起初,为了防止发生碰撞,受阅官兵把天线电动调到10度左右后,再用手摇泵将近8吨重的天线一点一点摇到15度,费时费力。因此,方队技术人员利用传感器原理,研制成“接近开关”,当仰角到达15度时就自动掉停,安全快捷。
机动雷达方队对装备保障的要求很高,因为部分雷达车本身不具备发电功能,需要单独配带“电站车”给雷达供电,给雷达车供电完成后,“电站车”便退出等待。
由于油机噪音大,装备天线定位时,驾驶员很难听见车长指令,为此,引导车长牟建对口令下达方式作出适当调整:由一人先下口令,其余驾驶室外乘员统一复述,这样坐在驾驶室内的驾驶员就能准确听到命令,统一行动。
备份车辆1分钟到位
机动雷达方队设置了专门的应急预案。如果受阅车辆临时发生故障,专用的拖车将及时将故障车拖走,备份车辆快速接替,整个过程最快在1分钟内完成,方阵将继续保持完好阵型前进。
为了防止车辆熄火抛锚,方队会同厂家人员给车辆加装了应急启动电路,该电路直接越过繁琐的继电器及多余的接线点,从蓄电池直接供给启动信号,确保了启动安全;给排气制动按钮加装了金属防护套,防止意外踩踏导致动力不足甚至熄火。
训练故事
呼出气雾在鼻下结成晶粒
1月12日,机动雷达方队正式组建,它以空军雷达兵某旅为主,人员遍及五湖四海,有的来自中国漠河,有的来自东南沿海,有的来自大西南……
方队组建后不久,即奉命开赴平泉某军用机场,在那里展开为期三个多月的方队训练。
在对平泉的记忆里,每名官兵似乎都有相同的感受,归结起来,就五个字——冷、风大、雪多。关于冷,从广州军区空军来的官兵感触最为深刻,顶着严寒站军姿、喊口号,呼出的气雾在鼻子下结成小晶粒。
由于雷达部队独特的地理要求和特殊的战备性质,绝大多数雷达兵驻守在高山和海岛间,平常多是进行出操训练,官兵平常难得锻炼。在训练初期,很多队员的体能吃不消。为了强化体能基础,方队制订了详密的体能锻炼计划,并购置了一批辅助训练器材,供队员使用。
高温不开空调保证发动机
告别三个月的平泉训练,机动雷达方队进驻阅兵村,在这里完成多方队合练、整体合练、预演等。
夏日的训练场,地面温度达到50℃,官兵们汗如雨下。由于担心加重发动机负荷,影响到它的性能,方队受阅司机们在驾驶舱内坚持不开空调。密封的驾驶室里,他们端坐在其中,手扶方向盘一动不能动,为防止中暑,训练前每人必须喝下一壶的水。
车辆行进训练时,为确保车辆行进零误差,受阅司机们必须保持一定的坐姿,两眼在转速表、骑线检查杆和标齐镜上来回观察,右脚定位在油门踏板上,一练就是一天。
阅兵人物
从保障员到引导排面乘员
组队之初,高嵩以一名受阅队员的身份进入机动雷达方队,但由于工作需要,他被安排做装备保障,负责装备日常维护和保养。
虽然如此,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追求,工作之中不时吼两嗓子,4个月后,他的表现得到认可,被列入受阅队员,不过,是受阅的备份人员。
已经比别人晚练4个月,方队也不能为其单独开“小灶”,他就在训练间隙向别人请教,每天清晨早早起来,练习发声和甩臂,经过不断的努力,他不但被选为正式参阅人员,还成为引导排面乘员,被评为“训练标兵”,从保障人员到引导排面乘员,他完成了多次跨越。
“父子兵”相聚天安门广场
高玉良,机动雷达方队副方队长兼总教练,自去年11月接受任务后,他查阅大量资料,摸索总结出口诀训练法、正误对比法等六种组织队列训练方法及车辆驾驶训练“四结合”训练方法,提高了训练效果。
国庆阅兵,高玉良将经过天安门接受检阅,而他正在读中学的儿子也入选了国庆庆典游行方队。
这对生活上原本亲密无间的两父子,现在因为国庆成了相互较劲的“对手”。
父亲在阅兵训练场上,与方队官兵一起早出晚归,严抓细抠每个训练细节,儿子也不甘落后,入选庆典活动群众组,放弃暑假。为了“打败”父亲,他每天像小铁人一样,铆足了劲儿参加庆典排练,即使是周末回家也没闲着,反复练习动作。现在,他的动作是学生组里最标准的,得到了教练和老师们的首肯。
父子俩在各自岗位上拼头十足,可谓不分高下。现在,十一的步伐越来越近了,他们父子俩定了个约定,国庆那天,看谁在天安门前最精彩。
名词解释·雷达
雷达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。
雷达具有远距离探测空中目标和实时提供空中情报的能力。其战斗行动参与作战全过程,对保障国家领空安全,获取制空权,保障空中攻防起重要作用;对作战指挥决策、战争进程和结局具有重要影响,是现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。雷达兵是空军主要兵种之一,是国家空中情报预警体系的主体,其基本任务是实施对空警戒监视,保障作战指挥引导。
本次参阅的雷达有数种型号,具有当代雷达技术先进水平。有较强的地面越野机动能力,担负快速部署或跟随前进指挥所实施应急机动作战、低空补盲和前沿警戒等雷达情报保障。它可以及时加强雷达网探测能力,对突发性局部热点地区的空情进行监视。